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信息交互平台、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工作委员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江苏交控:加快培育壮大高速公路新质生产力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3-11 17:44来源:魅力高速网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再次成为核心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高速公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具有网联特性明显、数据体量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有基础、有条件成为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关键是转变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重点是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全寿命“三个方向”,努力实现通行更高效、资源更节约、成本更节省。

1.jpg

沪宁高速无锡段通过智慧扩容,有效提升了拥堵路段通行效率。

坚持数字智能的发展方向。高速公路汇聚大量车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应把握数字变革,坚定不移实施数字化转型,注重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深度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推动数字底座建设、道路智慧扩容、数据资产挖掘等,赋能高速公路转型升级。目前,江苏路网已汇聚了1800亿条数据资源,每日还将新增1.7亿条数据。为管理和利用好这些海量数据,江苏交控打造了向下联通基础设施、向上支撑场景应用的“云网数图”数字底座,实现了数据跨时空、跨层级、跨领域的融合,在此基础上,训练出AI平方、区域级智慧扩容、智能客服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模型,为指挥调度、自由流收费、精准养护等各项业务带来了显著赋能效果。此外,聚焦数据价值创造,江苏交控正探索打造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建数据运营大生态。

3.jpg

2024年12月,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风电并网,标志着全国首条“全生命周期”零碳隧道取得实质性建设进展。

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推动高速公路领域双碳目标落地,解决路上绿色能源替代,特别是新能源车绿色能源替代是重要途径。近年来,新能源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去年江苏高速新能源车充电量突破2亿度,预计5年后将达到20~30亿度,但面临着负荷高度分散,充电瞬时峰值大,与新能源发电难以充分匹配等问题。因此,需要系统谋划综合大交通交能融合解决方案,充分盘活高速公路沿线资源,扩大交通绿色能源发电的应用场景和规模体量,探索建设太阳能、风能为主,市电为辅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积极构建“发充储换”一体化模式,持续推动交能融合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路网绿电自洽率、替代率、消纳率。同时,通过市场化交易,获取绿色电力证书、CCER权益,提升交通能源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绿色竞争力。近年来,江苏交控在仙人山服务区打造了全国首个“风光储充换”一体化高速公路零碳示范区,在建兴高速打造了全路域交能融合的“绿色长廊”,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能够在建设期就为盾构机等大型设备供电,在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全寿命周期的发展方向。当前,交通强国建设按下“加速键”,进入高强度、长周期、大跨越的攻坚期,全国路网处于新老基建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以“投建养运管服”全寿命周期的全局思维,统筹安排投资建设、路网运营和企业经营,建立一体化建管养运新机制,在新建、改扩建项目前期充分考量建设方案、开通时序、收费标准等全周期要素,通过多部门前置会商形成系统性实施方案,建立“全寿命周期、全成本最低”的良性机制。同时,以“低碳-耐久-经济”为核心,开展泡沫轻质土等新型路面材料科技攻关,积极运用规模化智慧巡检、无人化集群施工、智能化装配式建造等新技术,打造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更高的新质生产力,助力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


来源:江苏交控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运营维护  北京海德信达文化发展中心
通信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E座  邮编 100043
声明: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均来自于公开渠道,仅供交流学习,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