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信息交互平台、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工作委员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高浩孟: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交投”建设中勇当国企改革排头兵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3-17 10:44来源: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高浩孟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正以“创新交投”建设为总抓手,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创新交投”是集团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集团发展的首位战略。集团将始终保持“闯”的魄力突破体制藩篱、“创”的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干”的担当锻造硬核成果,以“时时在状态”的奋进姿态,在创新深化中育先机,在改革攻坚中开新局,奋力书写新时代交通强省建设的壮丽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贡献硬核科技力量。

1.jpg

2月8日,集团召开“新春第一会”——建设“创新交投”工作会议

一、切实增强建设“创新交投”的使命感紧迫感,把创新当大事、难事和要事抓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建设“创新交投”是担当大国企挑大梁第一任务的认识

建设“创新交投”是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擘画创新强省蓝图,2023年9月考察浙江时特别强调“要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2024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省国资委明确将科技创新作为国企高质量发展头号任务。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战略、是浙江选择、是国企担当。集团作为全省资产规模最大的省属国企要挑大梁,挑大梁不是体现在资产规模或营业收入上,而是在核心功能和竞争力上。我们清醒认识到,践行“三个作用”核心在创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关键在创新,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根本在创新。要把建设“创新交投”作为我们担当国企挑大梁的第一任务,全企推进、全力推进,为创新国企作出示范。

(二)把握发展趋势,凝聚建设“创新交投”是破解集团“大而不强”唯一选择的共识

建设“创新交投”是一件要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全球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杭州“六小龙”等创新企业突破性发展启示我们: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集团历经20年高速发展,若想建设成为国际型、世界性的卓越企业,必须通过“三个转变”破解“大而不强”困局。一是发展重点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过去阶段,集团累计建成高速公路、铁路各超3000公里,产业发展重点关注产业链布局,解决了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有没有”的问题,但投入产出率、设施质量、服务品质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通过全面创新促“全面向好”。二是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集团过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垄断机制、资金成本、政策支持等传统要素驱动。随着技术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传统要素驱动带来的竞争优势边际效益有的在减弱,有的在消失。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意识,切换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切实掌握转型升级主动权。三是发展方式从“大不大”向“强不强”转变。集团目前位列世界500强,但我们具备的是大的规模和体量,原创技术供给能力、科技创新产业转化能力、产业抗周期性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缺乏,在科技创新“强”和产业布局“优”上存在短板。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凝聚共识,将建设“创新交投”作为破解集团“大而不强”难题的唯一选择。

(三)坚持久久为功,坚定建设“创新交投”是确保集团“始终站在前列”的战略意识

建设“创新交投”是一件难事。集团尚未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面对经济下行和企业发展困境时,往往习惯在传统路径上寻找解决方案,而非从技术创新角度突破。创新本身具有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国有企业对风险的容忍度相对较弱,而且创新成果难以在短期内显现,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创新的难度。但我们不能因此退缩,集团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如资金紧张、项目受阻、制度改革风险等。技术创新虽然是一道难关,但我们同样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去攻克它,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要坚定信心,敢于担当风险,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创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我们不能因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要把风险视为机遇。同时,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有效引导,在追求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注重阶段性成果的积累。

2.jpg

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湖杭高铁上

二、牢牢把控建设“创新交投”的主攻方向,破局要点、难点和堵点问题

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首,这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后作出的重大决策。集团上下要切实把“建设‘创新交投’出实招、见实效”作为最根本的要求,重点是要抓住要点,突破难点,畅通堵点,筑牢“创新交投”工作的四梁八柱。

(一)抓住要点,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集团缺少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牵头承担的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也不多,很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都以“联合攻关”形式开展。对此,一是要强化战略引领。科技创新需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二是要强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分类配置,按照科技创新能力和潜力对各科技平台进行分类,在资源、人才、激励措施上向重点平台倾斜。三是要扩大科技创新投入。到2030年,集团科研经费年投入不少于50亿元。通过拓宽多元化投入渠道,构建起“自主投入为主体、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体系。四是要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要坚持基于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理念,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各领域的需求和痛点,确定研发方向和产品开发策略。五是强化高能级研发平台支撑。集团成立技术研究总院,解决创新资源配置碎片化、创新目标不聚焦、创新动力不强等结构性、机制性问题。技术研究总院是“创新交投”建设的重要载体,定位为“基础性、综合性、牵引性”的平台,主要聚焦“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发挥创新链链主作用,推动创新链建设,按照“三年成型、五年成长、十年成熟、廿年成果”的阶段目标,打造成集团“战略科技力量聚集地、战新产业策源地和科技人才高地”,进而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技术创新中心和未来产业策源地。同时,对集团现有33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分类管理,资源进一步向重点平台倾斜。最终目的是构建起“技术研究总院-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基层技术部门”为核心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创新生态体系。六是强化高层次的智力支持。科技供给最核心的是人才供给,缺乏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是集团比较明显的短板。因此要加大力度招引科研骨干人才、关键研发领域人才、顶尖人才,开展“整团队成建制”引才,与知名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引才。

(二)突破难点,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高水平融合

建设创新浙江的关键课题之一,就是实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在推进“创新交投”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实现产业高端化,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和交通新能源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另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交通生态经济,发展智能交通、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循环经济、新环保等重点产业赛道,构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体系,打造新场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畅通堵点,以改革精神优化创新体制机制

充分利用工资总额、股权和分红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等政策,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对于技术创新,要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不能用管理传统产业的方式管理新技术产业,也不能用传统方式管理顶尖技术人才和研发团队。要鼓励创新突破,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发挥好技术研究总院“科技特区”作用,鼓励技术研究总院主动担负起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任务。

3.jpg

舟山跨海桥梁群

三、强势推进建设“创新交投”各项任务落实,加强组织力、领导力和考核力

(一)加强组织力。集团层面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创新交投”工作领导小组,整体统筹、系统谋划集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作。各子公司、各责任主体也建立相应机构,组织推进“创新交投”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提升领导力。提升创新领导力,首先,要克服本领恐慌,在思维上先树立创新理念。其次,要学习组织创新、领导创新以及如何与创新人才打交道,发挥好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另外,要不断开拓创新事业,接触创新事物,增强统筹推进创新、抓创新落实的能力。

(三)强化考核力。细化创新工作方案,将任务项目化、工作化,明确时间节点,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岗位。提高创新考核在各项考核中的占比,在业绩考核、综合考核、班子考核和个人考核中,加大创新考核的比重。对各部门在支持创新工作方面的表现也要进行考核,确保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创新交投”工作中。


来源 |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维护  北京海德信达文化发展中心
通信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E座  邮编 100043
声明: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均来自于公开渠道,仅供交流学习,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