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信息交互平台、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工作委员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山东高速集团1-7月份研发投入超去年总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11-02 10:02作者:常青来源:大众日报

——科创“金钥匙”激活发展“动力源”

近日,在G2京沪高速港沟收费站,无感支付系统在人工收费车道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在全省136个收费站全面上线,大大提高了未安装ETC车辆的通行效率,成为山东省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又一成功探索。
  近几年,作为该省交通行业“主力军”,山东高速集团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用好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激活发展“动力源”,助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今年4月20日,山东高速创新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定位为集团“智库”,进一步提升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山东高速创新体制改革的成果。
  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山东高速理顺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了适应集团发展的战略和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科研管理机构——科技创新发展部,统筹集团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组建专职研发机构——创新研究院,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构建“创新中心—创新分中心—科研平台”三级创新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创新局面。
  除了机制的“软”保障,还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十三五”以来,山东高速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0%。今年1-7月份,就投入研发经费13.49亿元,超过2020年研发投入的总和。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山东高速建立了开放引才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积极引入行业高端人才,加强核心技术人才培养。
  不仅要引得来,也要留得下。山东高速在“优环境”上下功夫,除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外,出台了《科技创新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完善激励机制,让专业技术岗位价值更有“含金量”,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迸发涌流。仅2020年,该集团就牵头承担了4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33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0家。
  曾经一段在高铁上竖硬币的小视频,让中国高铁的稳定性震撼世界。据悉,高铁的平稳性一方面来自高铁列车,另一方面来自无砟轨道技术,特别是其核心——轨道板。但此前该技术长期受制于国外,每年需花费数额不菲的专利使用费。如今,山东高速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工厂化高铁轨道板生产基地,拥有目前最先进的轨道板流水生产线,填补了国内高铁装备行业的空白。中国轨道板生产不仅不再受制于人,还节省了成本,提升了质量和生产效率。这得益于山东高速集团和山东交通学院、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的高速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流水机组法生产工艺与成套设备研发项目。作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时,也显现出山东高速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的力量。
  高速公路护栏破损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大量的废旧护栏积压。如何对旧护栏进行循环再利用是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题中之义。山东高速集团依托济青、京沪等各类改扩建工程,开展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提升成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在满足新规范的安全防护功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对已施工护栏结构及旧路拆除护栏的循环利用,已有10余项专利,研究成果应用于1000多公里护栏提升与改造工程中,降低工程造价2亿余元。
  “十三五”以来,该集团各权属单位积极围绕路用新材料、泡沫铝声屏障、注浆材料及配套技术、传感器芯片、轨道板制造、沥青再生技术、ETC扩展应用以及车道测试系统等100余项成果进行转化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约30亿元。
  放眼量风物,扬帆正逢时。“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高速集团将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升级创新组织体系、聚焦创新重点方向、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奔流不息,为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科技“动力源”。

运营维护  北京海德信达文化发展中心
通信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E座  邮编 100043
声明:本网转载文章内容均来自于公开渠道,仅供交流学习,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